Paphiopedilum papilio-laoticus 鳳蝶拖鞋蘭


時值2018年5月下旬,暮春。

蘇利文正忙碌著照顧自家蘭園中的每一盆蘭花,小心澆水,仔細查看它們的葉片、葉色,乃至生長情況。

蘇利文·瑯·阿佩(Sulivong Luang Aphay)是老撾(Laos)知名的蘭花收藏家,長年致力於當地野生蘭花研究及保育工作--特別是拖鞋蘭屬(Paphiopedilum)。2008年,他發現一個新種拖鞋蘭,被命名為:蘇利文拖鞋蘭(Paphiopedilum gratrixianum var. sulivongii)。

「嘿!我在萬象(Vientiane)的一家蘭花路邊攤,看到一批剛下山的野生拖鞋蘭。你一定要過來看看!現在!快!」手機的另一端,傳來正在老撾旅行的日籍友人小田洋介(Yosuke Oda)興奮、激動的聲音

「嘿!蘇利文,這裡。」小田洋介正講著電話,同時不停地揮舞雙手、招呼蘇利文走向一家蘭花路邊攤。攤位上擺出數十株,甚至上百株的野生蘭花。

蘇利文將目光落在攤位上其中一種不知名的野生拖鞋蘭。花大且美,寬卵狀的白色上萼瓣伴著淡淡的淺紫紅色,並綴飾如蝴蝶翅膀上的圈狀眼紋,閃耀著令人炫目的野性華麗。整體花色十分明亮、艷麗,非常迷人。葉子鮮綠、沒有絲毫黃化及脫水皺縮,有明顯的蟲蛀痕跡,裸露、折損的濕潤根條,夾雜些許新鮮蘚苔及泥土,說明它來自鄰近的保護區。

老撾首都萬象販賣野生蘭花的路邊攤販
講完電話、收起手機的小田洋介告訴蘇利文:另一名在老撾旅行的蘭花愛好者--日本植物學家:飯尾俊介 (Shusuke Iio,1941~)正在趕來會合的路上。蘇利文在小田洋介的提醒下,買下其中花朵完整的拖鞋蘭植株。

服務於愛知縣森林公園植物園(Aichi Prefecture Forest Park Botanical garden)飯尾俊介,專長植物地理、生態及分類研究;蘇利文則熟悉當地蘭花生態,更經常深入原始森林中,探索各種珍稀蘭花、觀察生態。專業不同領域的二人,討論、交換彼此意見,仔細推敲它的身份及產生方式。

「這應該是一個天然雜交的物種。例如:勞倫斯拖鞋蘭(Paphiopedilum lawrenceanum)和紫毛拖鞋蘭(Paphiopedilum villosum)的天然雜交?」

「不可能。這二種拖鞋蘭的地理分布並沒有重疊。前者在婆羅洲,後者則分布緬甸、中國、印度及泰國一帶。... ...我猜,或許是葛拉提斯拖鞋蘭(Paphiopedilum gratrixianum)和查爾斯拖鞋蘭(Paphiopedilum charlesworthii )的天然雜交?這二種拖鞋蘭的地理分布十分相近。」

「雖然如此。但是,葛拉提斯拖鞋蘭在冬季開花。查爾斯拖鞋蘭的盛花期則在夏、秋二季,偶爾才會遲到(意指冬季開花)。」

「嗯...或許.它並不是一個天然雜交種。而是一個尚未被描述的新種拖鞋蘭?」飯尾俊介提出了一個令人驚喜、大膽的猜測。

為證實此一猜測,他們仔細地解剖花朵,測量植株及花朵各部位的尺寸,並將大量的照片、尺寸數據,以及發現過程,電郵給服務於英國皇家植物園,負責亞洲植物鑑定和命名研究的荷蘭植物學家安德烈·舒特曼(André Schuiteman,1960~)。
鳳蝶拖鞋蘭的獨特花色的上萼片,具有類似蝴蝶翅膀「假眼」的紫紅色的圈狀眼紋。
地球的另一端。

讀完蘇利文的來信後,安德烈仔細地檢視電子郵件中附檔的每一禎照片,同時拿出紙筆,快速地繪出標本描線圖,並標註植株及花朵各部位的尺寸。

「如果蘇利文信中陳述如實的話。很顯然地,這是一個尚未被描述的拖鞋蘭屬新物種。」安德烈的心中似乎已經浮出答案。

登入英國皇家植物園蘭科植物線上標本館,安德烈仔細地逐一、反覆比對資料庫中所有拖鞋蘭屬物種。完成初步比對後,謹慎的安德烈決定請教拖鞋蘭屬物種科學分類的重量級人物--英國植物學家菲利普·詹姆斯·克里布(Phillip James Cribb,1946~)。

菲利普·詹姆斯·克里布(Phillip James Cribb,1946~),研究聚焦於蘭科植物的分類、演化和保護。曾任英國皇家植物園標本館副館長及蘭花標本館館長。目前任英國皇家植物園名譽研究員。同時,他也是英國皇家園藝學會(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三個委員會的委員。1995至2006年為IUCN物種保存委員會蘭花專家組主席。2006年被授予英國皇家園藝學會的維奇紀念獎章,2007年被授予林奈學會的植物學獎章。

克里布寶貴的權威意見,支持安德烈的想法:這一個來自老撾的拖鞋蘭,明顯不同於目前已知的拖鞋蘭屬所有物種,可以視作一個獨立的物種。花朵外觀型態上,具有三項明顯的區別:更大的花朵、白色中央具一明黃色乳突的退化雄蕊,以及獨特花色的上萼片--白色泛淡淡的淺紫紅色,散飾紫紅色圈狀眼紋,基部則是明亮的黃色。

鳳蝶拖鞋蘭的假雄蕊構造

拖鞋蘭屬的大多數物種分佈在石灰岩地貌環境,通常分佈區域高度受限。

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家,也是少數生態環境沒有受到破壞的國家。全境80%為山地和丘陵,超過1/5的國土被劃為保護區,森林覆蓋率更高達41%。除南部地區外,全境幾乎均為石灰岩地質,是東南亞地區最廣闊、最古老的熱帶石灰岩。過去,由於地理與政治因素。目前,科學界對此一地區的探索及研究,尚處於十分初步的階段。因此,未來有望發現更多的拖鞋蘭屬物種。

目前,已知老撾有13或14種兜蘭。

鳳蝶拖鞋蘭是老撾的特有種。種小名為拉丁文 papilio(原意為乳突狀。後來延伸指蝴蝶翅膀上的圈狀眼紋)和 laoticus(來自老撾)二個字彙的組合。

中大型地生性蘭花。叢生,具數條深褐色的圓柱狀根,具絨毛。通常具4-5枚葉。葉線型,縱向對折,青綠色,下垂,光滑,長約30~40公分,寬約4-4.5公分,基部截形並互相套疊,先端圓鈍並斜截為不等大的二邊。葉背顏色較淺,基部密布紫色細點。

春季開花,花莖頂生,高約20~30公分,紫褐色並被短柔毛。頂生一花,花大且艷麗,花徑達12公分。上萼瓣近圓形,直立,長約8.4公分,寬約8.6公分,先端微缺,邊緣呈波浪狀,白色泛淡淡的淺紫紅色,並具有明顯的、分散的紫紅色圈狀眼紋。基部為明亮的黃綠色。側萼片合生為卵形,長約6.8公分,寬約3公分,先端收狹。二側花瓣為倒披針形,水平展開,略下垂,基部具毛,淺棕色,偶具一些黑褐色小斑點,長約7.7公分,寬約 1.8公分,邊緣略呈波浪狀,先端圓形並被短柔毛。

唇瓣為倒三角形的囊袋狀,基部白色,內具紫色短毛,淺棕色-紅褐色,長約6.5公分,寬約4公分,具爪 。蕊柱短,具一枚退化雄蕊,卵圓狀略呈三角型,下緣具不明顯的3裂。約1.7 × 2.0公分,白色密布紫紅色細點,中央具一明黃色的乳突。

毫無疑問地,它是拖鞋蘭屬中的傑出物種。其珍稀性兼擁有美艷的花朵,亟具觀賞及收藏的園藝潛力。同時,野生種群遭受嚴重威脅,面臨巨大的非法盜採壓力。
在中國及東南亞國家,許多蘭花獵人都是貧窮的農民或原住民。他們進入人煙罕至的原始森林中,採集野生蘭花,並將它們賣給定期下鄉收購的中盤商,以賺取微薄的金錢。

中產階級的蘭花愛好者,則享受叢林探險,採集稀有的蘭花並出售它們。

大規模的盜採往往則是有組織的犯罪活動,不法的園藝業者及藏家,雇用蘭花獵人蒐獵珍稀品種的野生種群,並將它們全部盜採殆盡。

這些盜採行為取決於金錢。稀有物種可以賣到更高的價格,而在黑市上運作可以降低成本。從野外採集野生蘭花的成本,遠遠低於溫室人工栽培。走私野生蘭花的成本,相較取得一張合法的CITES許可證,也便宜許多。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野生的蘭科植物(Orchidaceae spp)的全部物種,均受到《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條約的保護。因此,上述任何一種採集行為,以及所得物種(無論完整個體或部分組織)和財產,均視為非法行為及所得。

有些不法的園藝業者及藏家,認為自己是環境保護主義者。宣稱因森林砍伐及土地開發造成生態危機,基於「物種保護」的基礎,進行不法採集、收藏這些野生物種,並將此觀點灌輸給消費者,鼓勵消費者購買並收藏這些野生物種。

儘管,拯救及物種保護是一個很偉大的夢想。但是,絕大多數的人們並沒有實現夢想的能力和財力。購買這些野生物種的商業行為,只會造成更多珍稀物種的野生種群快速地在消失於野外。

眾所周知,蘭花是重要的指標性物種,透露出一個地區的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因為蘭花往往是環境惡化時首批消失的物種。而一個物種的消失於野外,將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並改變了周圍的生態系統。

因此,籲請每一位蘭花愛好者,不要購買任何野生採集的該物種的植物。我們相信,在未來的2~5年間,就會出現人工播種繁殖的實生種苗,並在市場上廣泛地流通及合法擁有。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