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drobium lindleyi 林德利石斛



林德利石斛是一種具有金黃色美花的石斛蘭。它的花朵形如一串串的金幣,有著淡淡的香氣,不少人稱它「黃金石斛」或「金幣石斛」,相當討喜。


1800年代初就被發現,直到1832年才由蘇格蘭植物學家威廉·羅克斯堡(William Roxburgh,1751-1815)描述命名為 Dendrobium aggregatum,種小名為拉丁文 aggregatus(聚集的),發表於《Bangla Flora》(孟加拉植物誌)。

威廉·羅克斯堡被譽為「印度植物學之父」,也是愛丁堡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蘇格蘭國家科學會)和林奈學會(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的成員,具有極高的學術聲望。可是,所有的天才都不喜歡乖乖按規矩辦事。因此,許多原本由他發表命名的新種印度植物,後來都因為不符合《國際植物命名法規》(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ICBN)而被判定為無效。Dendrobium aggregatum 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Epidendrum aggregatum
1840年,德國植物學者恩斯特·戈特利布·馮斯托伊德爾(Ernst Gottlieb von Steudel,1783-1856)在緬甸北部森林也發現了這一個物種,發表為 Dendrobium lindleyi,種小名為表彰表彰英國植物學家約翰.林德利(John Lindley, 1799-1865)對蘭花研究的貢獻。

同年,威廉·羅克斯堡它移轉至樹蘭屬(Epidendrum)。顯然,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有趣的是,翌年(1841),約翰.林德利將另一種完全不同、醜到不行的蘭花,發表命名為 Epidendrum aggregatum,這完全是一個巧合。

直到2009年,中國植物學者吳征鎰(1916-2013)發現 Dendrobium aggregatum 是一個裸名(nomen nudum)判定發表無效,並在《中國植物誌》正式以 Dendrobium lindleyi 取代 Dendrobium aggregatum。不過,長久以來,園藝界早已習慣它為聚石斛,而不稱它為「林德利石斛」。

廣泛分佈於中國廣東、廣西、貴州、海南、香港,以及印度、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等地,海拔高度400-1300公尺開放式森林中。

植株高度約8~ 20公分,假球莖棒狀紡錘形,由2-5個節組成,密集叢生,具有一層青褐色蠟質表皮,表面具有4~5條稜線,頂生一片堅硬的橢圓形革質葉,葉長3~8公分。春季至夏初(3~6月間)開花。花梗抽由假球莖中上部的節,長可達30公分,下垂,總狀花序具8~25朵花。花徑約3公分,黃白色-橙黃色,花被片近等大,橢圓形-卵狀披針形,長約2公分,寬7~8公分;唇花近圓形,基部略下凹,舌盤具黃色細絨毛,略具奶油般的淡淡香氣。花壽約一週。

Dendrobium jenkinsii 錢幣石斛
原本有二個變種,其一是由大名鼎鼎的香港植物學家胡秀英(S. Y. Hu,1910-2012;全世界400多種冬青,其中約300種是她發表的),在1973年發表的 Dendrobium alboviride var. majus 。但除了花朵比較大之外,並沒有什麼不同,現在已經被認為是同種異名。

另一種是同屬於「房狀石斛節」(section Callista)的錢幣石斛(Dendrobium jenkinsii),看起來就像是縮小版的林德利石斛,它原本就是一個獨立的種,但在1898年的時候,由英國植物學家喬治金恩(George King,1840-1909)和羅伯特·潘丁(Robert Pantling,1856- 1910)聯手將它降為林德利石斛的變種,可惜同樣在2009年被推翻。

栽植容易,好種易開,價格也便宜,是非常適合新手栽植的入門級品種。栽植多年的植株容易生長成一大叢,開花時相當壯觀,在有風時隨風搖動,相當美麗。可板植或盆植。花期過後為生長期,需充分澆水施肥,冬季休眠需節水節肥,以利花芽發育,半日照,全日照容易引起葉燒,需稍加遮蔭。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