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laenopsis tetraspis 盾花蝴蝶蘭


盾花蝴蝶蘭(Phalaenopsis tetraspis)主要分布於印度安達曼群島(Andaman),以及沿著赤道羅列大大小小島嶼的印尼蘇門達臘群島(Sumatra)。在原生棲地,由於人為濫採以及森林開墾破壞,使得盾花蝴蝶蘭的數量已經越來越少, 瀕臨滅絕的命運。

1868年,德國植物學家賴興巴赫(Heinrich Gustav Reichenbach,1823~1889)自維奇園藝公司(James Veitch & Son Co.)輾轉獲得一份「缺失一片花瓣」的植物標本。二年後(1870),賴興巴赫在《Xenia Orchidacea》(森雅蘭花〉卷二中,說明這一份標本採自喜馬拉雅(Himalaya ),並將它描述為蝴蝶蘭屬(Phalaenopsis)的一個新物種,命名為 Phalaenopsis tetraspis。種小名為希臘文 tetra(四)及 aspes(盾)的組合。

這一份標本是英國植物學家湯瑪士洛布(Thomas Lobb,1820–1894)採集。年輕時的湯瑪士洛布和他哥哥威廉湯瑪士 (William Lobb, 1809–1864)同為維奇園藝的蘭花獵人。1860年,湯瑪士洛布在採集過程中受傷,造成腿部截肢。他和維奇園藝始終談不攏賠償金,從此分道揚鑣。

當時,湯瑪士布洛帶回這一份標本,沒有帶回「活的」的園藝商機,不因此未獲維奇園藝重視,不當保存至少超過十年。當(1868)時,維奇園藝刻意隱瞞標本的真實產地,造成賴興巴赫的錯誤報導。過去23年後,維奇園藝才透過植物學家阿道夫肯特(Adolphus Henry Kent,1828-1913),在1893年出版的《A Manual of Orchidaceous Plants》(蘭科植物手冊)中,更正原始標本來自馬來西亞(Malaysia)。

1981年時,英國植物學家伊雷姆·斯特特菲爾德·伯克利(Emeric Streatfield Berkeley,1823-1898))在安達曼群島上的淡水沼澤區紅樹林中,發現一種蝴蝶蘭。經過鑑定,確認這一種蝴蝶蘭和十年前(1970)發表的盾花蝴蝶蘭為相同物種。伯克利(E. S. Berkeley)將盾花蝴蝶蘭和稍早在尼科巴島(Nicobar)發現的艷花蝴蝶蘭(Phalaenopsis speciosa)一起引進英國。

伯克利(E. S. Berkeley)將採自安達曼群島的盾花蝴蝶蘭,寄給英國的威廉·布爾(William Bull,1828-1902)。布爾(W. Bull)將其賣給知名的蘭花收藏家約翰·戴(John Day,1824–1888)。

在1893年出版的《The Orchid Review》(蘭花評論)某期一篇文章中,伯克利表示:「抵達英格蘭的時候,大部分的成熟植株承受不住漫長的旅程而死亡,只有一小部分的小苗還活著。」這樣的陳述無疑會讓蝴蝶蘭趣味者,對盾花蝴蝶蘭望之卻步。因此,伯克利特別描述在野外觀察到的一株盾花蝴蝶蘭:「(這一株蝴蝶蘭的)葉片長約90公分。在花梗上長有許多高芽。高芽(的花梗上)也長出其他高芽。...。大約有100枝花莖。換言之,母株、子代植株和孫輩植株,將可一起綻放出大量的花朵。...。(盾花蝴蝶蘭生長在)安達曼島淡水沼澤區的紅樹林中。喜歡具遮蔭、空氣濕度非常高的環境。」

  Phalaenopsis tetraspis fma. alba  純白花色變異

盾花蝴蝶蘭的失落與重新發現

廿世紀中葉,盾花蝴蝶蘭漸漸地在園藝界和產地(安達曼島)消失。最後,人們只能透過標本和繪畫作品,一窺盾花蝴蝶蘭的美麗樣貌。

直到廿世紀90年代時,人們在印尼蘇門答臘群島上,重新發現盾花蝴蝶蘭。新產地的盾花蝴蝶蘭,花色表現和安達曼島的盾花蝴蝶蘭有些許差異。花色大抵是象牙白色的,帶些或多或少的洋紅色細碎斑點或斑紋。甚至是純白色不帶任何的細碎斑點或條紋。

1915年,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Alfred Gurney Wilson,1878-1957)在印尼孟加拉(Bengkulu)的恩加諾島(Enggano)上,發現一個特徵純白色的的蝴蝶蘭,已經形成穩定群體棲生恩加諾島不分布其他範圍。同(1915)年隨後,威爾遜(A.G. Wilson)編著出版的《The Orchid World : A monthly illustrated journal entirely devoted to orchidology》(蘭花世界:專業蘭花圖鑑月刊)卷五中,將這一個發現於恩加諾島的蝴蝶蘭,描述為一個相同蘇門答臘蝴蝶蘭(Phalaenopsis sumatrana)具特徵:純白色差異的新變種,命名為 Phalaenopsis sumatrana var. alba。為該島的特有物種。

英國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經過比對及研究後,「恩加諾島特有」的蝴蝶蘭植物標本後。根據純白色特徵的花被(花瓣及萼片的合稱),以及唇瓣型態(先端形狀銳尖、中裂片頂部具毛狀附屬物等),其實是盾花蝴蝶蘭欠缺紅色素的一個表現差異,取消原本的變種地位,重新更名為 Phalaenopsis tetraspis fma. alba

由於,蘇門答臘蝴蝶蘭和盾花蝴蝶蘭的分布地理範圍接近且部分重疊。即使具有一定的型態差異,若為相同的花色表現,或者是臘葉標本的平面型態,不容易區分這二個外觀相似實屬不同的物種。因此,印尼的植物學家們並不認同英國皇家植物園的處理。

1997年,印尼茂物皇家植物園(Bogor Botanical Gardens)的印尼蘭花研究小組及印尼科學院(Lembaga Ilmu Pengetahuan Indonesia,LIPI)共同研究後,同(1997)年合作出版的《Anggrek Alam Bengkulu 》(孟加拉的原生蘭花)一書中,強調這一種蝴蝶蘭只分布在加恩島,是該島的特有種蘭花。
《The Orchid World Vol.5》Phalaenopsis sumatrana var. alba

自然棲地中,喜歡沿著低地的河流兩岸,著生於空氣溼氣較高、通風良好的樹枝上。儘管蘇門達臘群島終年氣候溫暖,不過因為河流兩岸的溼度很高,再加上微風吹拂,所以替盾花蝴蝶蘭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生長環境。

春夏之際,盾花蝴蝶蘭由成株基部長出花梗,總狀花序著生多朵臘質的白底花朵,花徑4~6 公分大,具有芳香,非常清新優美。花瓣及萼片上面具具或不具紅色至淺褐色的細斑,有時候也會出現美麗的大型塊斑;唇瓣三裂,側裂片為鐮刀狀三角形,明顯小於中裂片,中裂片向前擴大為橢圓形,先端收尖具有橙色至紫紅色的小型色塊,前部白色隆起。

如果對花型的要求比較高,最好是在花期時看花選購,進口裸株也不見得能買到理想的花型,還是找信譽良好的商家選購優良個體分生株。

栽培十分容易,盆植或板植都都可以獲得不錯的生長,台灣夏季氣溫高光線又強,需要遮蔭。栽培環境的溼度宜高,忌悶熱通風不良。基本上,台灣平地自然栽培盾花蝴蝶蘭很簡單,不需要溫室設備,照樣可以養的很好。筆者利用木框栽植,植料以碎石、椰子殼與水苔混合,栽植於有遮蔭的場所,生長良好。把握介質不能等到全乾透再澆水的原則,每次澆水施以極淡的全效性液肥,有助植株生長勢。

Phalaenopsis tetraspis fma. cyanochilus  藍唇花色變異

Phalaenopsis tetraspis 粗斑蚊個體
Phalaenopsis tetraspis 細點狀斑蚊個體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