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laenopsis aphrodite 台灣蝴蝶蘭

3月 18, 2015 , 0 篇回應


灣蝴蝶蘭主要分布在台灣東岸海岸山 脈到恆春半島、蘭嶼及菲律賓北部,海拔高度300~1500公尺的亞熱帶至熱帶闊葉林中,喜歡生長於較高的森林中上層或岩石。喜歡高溫、通風良好且潮濕的環境,栽培時以盆植或板植皆可獲得不錯的生長。


1896年,英國愛爾蘭的植物學者奧古斯丁·亨利(Augustine Henry,1857-1930)在台灣恆春半島採得,經英國皇家英國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植物園標本館館長--羅伯.羅爾夫教授( Robert Allen Rolfe,1855–1921)鑑定、命名為 Phalaenopsis aphrodite;1897年,日本學者矢野勢吉郎(S. Yano)也在蘭嶼(舊名:紅頭嶼)採得。

1947~1956年間,台灣蝴蝶蘭屢屢在國際性花卉展覽中豔壓尋芳,在國際上大放異彩,成為最能代表台灣的花卉之一。也因此帶動了台灣的蝴蝶蘭產業,以及國人對蝴蝶蘭的喜好。1947年,一株來自紅頭嶼的台灣蝴蝶蘭,在日本花卉展中獲得殊榮,紅頭嶼因此改名為「蘭嶼」。1952 及 1953連續兩年,在美國加州所舉行的國際花卉展覽會中勇奪冠軍,被喻為「萬花之王」,報載稱有如300多隻白色蝴蝶同時飛舞。1956 年,在法國楠特城所舉行的第三屆國際花卉展中,也不負眾望獲得了金質獎。

台灣蝴蝶蘭在國際上大放異彩,卻也因盛名之累而遭受濫採的厄運。1952年以前,當時一包最便宜的香菸「香蕉菸」,在蘭嶼當地可以換到一、二株含苞待放的台灣蝴蝶蘭。1952年奪得國際花卉展冠軍後,揚名國際,許多中外愛蘭人士都想獲得一株蘭嶼所產的台灣蝴蝶蘭,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台灣蝴蝶蘭的身價了翻漲30~40倍左右。1953年,台東縣政府曾下令禁採,卻也阻止不了野生蝴蝶蘭被盜採的壓力,短短二、三年後,蘭嶼島上已不復見野生蝴蝶蘭,近乎滅絶。

市面上,台灣蝴蝶蘭被暱稱為「台灣阿媽」,主要的原因是過去曾被歸入為白蝴蝶蘭(Phalaenopsis amabilis),由種小名「amabilis」諧音而來。過去,二者經常混淆不清,台灣蝴蝶蘭也因此被換過許多學名,包括了:Phalaenopsis amabilis var. aphrodite、Phalaenopsis amabilis var. formosana、Phalaenopsis formosana等名。近年來,分類學界及蘭學界已經普遍認定台灣及菲律賓 中、北部的所產的白花蝴蝶蘭為台灣蝴蝶蘭 ,台灣南部正是它地理分佈的最北限; 而白蝴蝶蘭的地理分佈的最北限則是菲律賓南部諸島。

台灣蝴蝶蘭與白蝴蝶蘭二者非常相似,要直接從植株型態,或是整體花形花色來區分,是不容易的。最可靠的分辨方法可由其唇瓣形狀與連塊體之不同加以區分:白蝴蝶蘭的唇瓣形狀為細長型,在其連塊體的上端 左右各有一個突角,如同銳角三角形;而台灣蝴蝶蘭的唇瓣則為寬短的倒鈍角三角形,在其連塊體上端左右兩邊則有各兩個突角。

有趣的是,這種混淆似乎是被預言的--種小名 aphrodite 意指「愛與美麗的女神」,也就是古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女神--在史詩伊里亞德裡,她是宙斯和戴奧妮的女兒,一位誕生於海浪中的女神,美麗得令人無法抗拒,能迷惑所有的神明和凡人,甚至於將智者弄得方寸大亂-- 用來形容台灣蝴蝶蘭真是當之無愧。

台灣蝴蝶蘭 實花唇瓣特寫
台灣蝴蝶蘭唇瓣手繪圖



白蝴蝶蘭實花唇瓣特寫
白蝴蝶蘭唇瓣手繪圖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