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hiopedilum tranlienianum 陳蓮拖鞋蘭
1998年,一批從越南走私至德國的野生拖鞋蘭中,發現有一種植株小巧、花形奇特的拖鞋蘭。經由德國植物學家奧拉夫·雷納·格魯斯(Olaf Rainer Gruss,1948~)及豪格爾.帕奈(Holger Perner,1959~2017)研究後,確認為拖鞋蘭屬的新物種,並於《Caesiana》(義大利蘭花協會雜誌)第7卷11期中,正式描述、命名為Paphiopedilum tranlienianum。種小名來自模式標本的提供者,越南蘭花出口商陳吳蓮女士(Mrs. Tran Ngo Lien)的姓名首尾二字;模式標本採集於越南北部宣光市(越南語:Thành phố Tuyên Quang/城庯宣光)以北山區海拔約70~500公尺的石灰岩壁。
翌(1999)年,越南植物學家阮天錫(Tich, Nguyen Thien)也以Paphiopedilum caobangense新種名發表於《Hoa Canh》(越南園藝雜誌:湯花)第一卷。由 於發表過程不符合《國際植物命名法規》(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ICBN)命名規則,被視作無效發表。
2005年,奧拉夫·格魯斯(Olaf Gruss)在德國蘭學雜誌《Orchidee (Hamburg)》(蘭花)發表本種白化型,並命名為’Paphiopedilum tranlienianum form. alboviride。
![]() |
Paphiopedilum tranlienianum form. alboviride |
![]() |
Paphiopedilum tranlienianum var. saxosum |
2005年,中國植物學家徐向明(X. M. Xu)及歐陽雄(X. Ouyang),將一份採自雲南麻栗坡的拖鞋蘭標本,發表Paphiopedilum tranlienianum var. saxosum 於《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第26卷第1期,變種小名意為「岩生的」;他們認為跟原種不同處在於葉片較寬,寬約2.5~3.2公分,花瓣較長,長4.5~4.8公分,假雄蕊較寬,基部無耳狀物。一般認為此皆為是種內的變異,因而皆認為跟原種是同種;然而卻使本種的分佈擴展到中國大陸的雲南省。
直立地生及岩生蘭,植株高10~15公分,多呈叢生狀。莖直立,甚短。葉片4~6枚呈二列狀排列,直立或呈擴展狀,狹長橢圓形,長10~24公分,寬1.6~2.7公分,先端圓鈍而呈二淺裂或三齒裂,革質,全緣,表面暗綠色,邊緣略呈淡綠色,背面淺綠色而有一條龍骨突起,光滑無毛茸。
花單生,頂生於花莖頂端,大形,顯著而亮麗,開放時徑5~7公分;花莖長6~15公分,拱形或近似直立,綠色而密生短黃褐色毛茸;苞片卵形,長1.8~3 公分,寬1.2~1.4 公分,綠色具有紫紅色斑點,先端漸尖,有紫紅色毛茸;花梗連同子房長3~4公分,密生紫色柔毛;後萼片直立,近似圓形或闊卵形,長2.5~3.5 公分,寬2.5~3.5公分,先端銳尖至鈍,略呈波狀緣,背面有毛茸而延伸至表面先端,白色而中間有深咖啡色的條紋,基部則近綠色,先端邊緣略反捲,細毛緣;合生萼片近似卵形,長2.5~3.5公分,寬約1.7~2.0公分,淺綠色而帶有紫紅色及有紫褐色脈絡;花瓣狹長橢圓形,長2.7~3.9公分,寬0.8~1.2公分,水平伸展,綠色而有紫紅色條紋,尤以先端為然,前半部呈深波狀緣,後半部平直,細毛綠,背面基部有紫紅色毛茸,先端鈍;唇瓣拖鞋狀,不明顯三裂,長2.5~3.5公分,寬1.5~1.8公分,基部寬圓,外面黃淡褐色,光滑無毛茸,內面黃綠色有淡褐色脈絡;側裂片不顯著,略向內捲曲;中裂片小,先端有尖突;蕊柱短,假雄蕊闊倒卵形,長0.1~0.12公分,寬0.9~1.0公分,淡黃白色而中間呈綠色,先端圓鈍,有一中生的綠色鱗突(umbo)。花期9月。
分佈於越南北部宣光市以北山區及雲南麻栗坡中海拔約700~1,000公尺的森林內,多見於石灰岩多苔蘚類裂隙地或森林內枝葉層深厚處,夏季及秋季多雨,冬季及春季多雲霧而潮濕處。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