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laenopsis appendiculata 齒脊蝴蝶蘭
當大多數人都還認為洛布蝴蝶蘭(Phalaenopsis lobbii)是全世界最小的蝴蝶蘭的時候,實際上齒脊蝴蝶蘭已經悄悄地以不到5公分的體型,登上了迷你蝴蝶蘭之王的寶座。
這種超迷你的蝴蝶蘭蘭來自溫暖、潮濕的馬來西亞彭亨省(Pahnag)的淡比靈河(Tembeling)森林,通常生長在與蘚苔混生的樹枝上,野生植株產量不多,目前市面上所見到的植株大多來自人工繁殖。
齒脊蝴蝶蘭最早的時候,在1928年由 C. E. Carr 淡比靈的森林區發現、採集。種小ˋ名「appendiculatus」,「appendicul」指小的附屬物,「at」是擁有或類似的意思,是形容在她的唇辦的中脊有二條齒狀的附屬物。
植株很小,具有很短的莖,被2~3片卵形的膜質葉片所包覆,植株高度僅3~5公分,在未開花前與纖花金氏蝶蘭(Kingidium deliciosum)的植株相當類似,不容易分別。花期不定,花梗微直立的總狀花序,大多著花3~5朵,強健的植株甚至可以著花10朵。花朵為白色,具有粉紅色至紫紅色的斑點,比較可惜的是,這種可愛的蝴蝶蘭花朵不具有香氣。
人工栽培建議種植於蛇木或硬木板,根部混合水苔維持溼度,避免裸植。齒脊蝴蝶蘭十分嬌弱,僅可接受散射光,不可陽光直曬。如栽培的宜,以人工培養的植株而言,通常在出瓶後的10個月即可開花。
Phalaenopsis appendiculata 白化型 |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