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laenopsis fuscata 褐斑蝴蝶蘭


斑蝴蝶蘭產於蘇門達臘、婆羅洲及馬來半島海拔高度450公尺以下,靠近溪流、溫暖且潮濕的森林中。

花梗側生於於莖,可達45公分長,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開花性良好,花瓣質地臘質,單花壽命長。

1874年,瑞國的賴興巴赫(Heinrich Gustav Reichenbach,1823~1889)教授於《Gardeners' chronicle》(園丁年鑑)發表命名,種小名的意思表示具有褐色斑塊,為蝴蝶蘭屬中褐斑蝴蝶蘭節的指定模式種,該節是一群花形奇特的的蝴蝶蘭,該節共有3~4種接近的種類,他們共同的特徵有著圓盤狀的唇瓣中裂片,且花瓣或多或少都具有褐色的班塊。

當時,瑞興巴赫教授所引用的標本,來自英格蘭一位蘭花趣味者布爾(Bull)先生所栽培的一株來自馬來西亞的褐斑蝴蝶蘭。可是。英國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蘭花標本館所收藏的一張水彩畫中,卻紀述所繪製的標本是由布爾先生所提供的一棵來自菲律賓的褐斑蝴蝶蘭。這也是為什麼後人在說明褐斑蝴蝶蘭的產地時,大多會額外說明可能亦分布於菲律賓的原因﹔儘管如此,根據菲方的意思表示,菲律賓應該沒有褐斑蝴蝶蘭的分佈。

1899年,法國瓦爾克魯茲省(Vancluse)的一個業餘的蘭花栽培者Fernald Denis表示,自菲律賓引進了一棵褐斑蝴蝶蘭的一個變種,該變種同年由Cogniaux 描述於《Gardeners' chronicle》,被稱之為Phalaenopsis denisiana,同年並發表了一張彩色的水彩畫於《Dict. Icon. des Orchidees 》。但除了唇盤上胼肢體的型態略不同之外,其餘諸如花朵、植株型態、蕊柱等沒有太大的差異。

褐斑蝴蝶蘭和另一種同樣具有褐班花瓣的昆氏蝴蝶蘭(Phalaenopsis kunstleri )十分類似,許多栽培者並不了解如何區分兩者而恣意亂呼。大多數人以唇瓣中裂片是否凹陷及龍骨狀脊區別二者,但並不是最正確地區分二者的方式,美國的植物學者荷爾曼‧史維特教授(Herman Royden Sweet,1909 - 1992)在《GENUS PHALAENOPSIS》中特別表示:唇瓣中裂片的凹陷或平坦在二種之間皆有出現,龍骨狀脊的長短亦是。因此,史維特教授在區分二者時,特別以胼肢體與蕊柱作為區別的分水。

Phalaenopsis fuscata 褐斑蝴蝶蘭

  • 花瓣:卵形,瘦長,花瓣基部窄小,花被片絕大多數強烈向後翻捲。
  • 花梗:總狀,節間短,具良好之分叉性,每支分叉著少數花而似圓錐花序。
  • 唇瓣:卵圓形。通常平坦或略凹,中央具一條隆起之龍骨。胼肢體細小,且發生於唇盤處,絕不自唇瓣與蕊柱相黏處延伸,先端尖銳。
  • 蕊柱:細長呈棒狀,不擴大。
  • 花期:春、夏

 Phalaenopsis kunstleri 昆氏蝴蝶蘭

  • 花瓣:圓卵形,寬胖,花瓣基部較寬,花被片通常略向後翻捲。
  • 花梗:總狀,節間較長,偶具短分叉。
  • 唇瓣:圓盤狀。通常中央凹陷,中央具一條隆起之龍骨,通常延伸至前端。胼肢體自唇瓣與蕊柱相黏處起向前延伸至唇盤(中裂片與側裂片交接處),寬大,鈍,明顯。
  • 蕊柱:短胖,略擴大。
  • 花期:秋
Phalaenopsis kunstleri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