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laenopsis lueddemanniana 路德曼蝴蝶蘭


路德曼蝴蝶蘭廣泛分布於菲律賓群島海拔高度1000公尺以下的溫暖、終年水氣豐沛的闊葉樹林,其中以岷答那峨島所產者之花型飽滿、花色艷麗,廣受到大眾喜愛。近年來,菲律賓因環境開發,海拔500公尺以下的低地森林地區已很難見到野生族群。

最早於1862年,由德國植物學家賴興巴赫(Heinrich Gustav Reichenbach,1823~1889)於《Botanische Zeitung》(植物園學報) 發表。種小名乃紀念第一位將本種引進歐洲栽培,並順利開花的的法國人路德曼先生(Mr. luedemann )。

1892年,法國植物學家伊利-阿貝爾·卡里埃(Élie-Abel Carrière,1818~1896),及德國植物學家的貝特霍爾德·斯坦(Berthold Stein,1847~1899) 共同發表了一個蝴蝶蘭新種:Phalaenopsis ochracea(赭色蝴蝶蘭),後來證實為同一種。1982年,馬來西亞植物學者沈培順博士(Phyau Soon Shim,1946-)將裂唇蘭(Polychilos)獨立於蝴蝶蘭屬之外,重新命名為Polychilos  lueddemanniana,然而並未獲得普遍的支持。

花期為春-秋季,花序總狀,著生少至多花。花梗長綠,可分作長花梗及短花梗二型,其中長花梗者經常可於花梗末端長出高芽。花徑約4~6公分,花瓣與萼片近等大,呈星狀,蠟質,色彩變化大。單花壽命長,蠟質花與花色均有很強的遺傳性,因此成為近代蝴蝶蘭育種紅色花系、白花紅唇系、斑點系的重要親本。
  
栽培容易,板植、盆植均可。栽培時候除了提高空氣溼度之外,避免強烈的陽光直射。另外,低溫或花時間太久,會影響下一朵花的尺寸與顏色。

Phalaenopsis lueddemanniana f. coerulea 路德蝴蝶蘭 藍色花表現
Phalaenopsis lueddemanniana var. ochracea 表現非常優秀的黃白花變種
Phalaenopsis lueddemanniana var. ochrace 通常花色較淡,經常被誤認為白花變種
Phalaenopsis lueddemanniana var. delicata 纖花變種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