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蝴蝶蘭屬的成立與外觀型態
「蘭花之后」蝴蝶蘭(Phalaenopsis)是最受歡迎的蘭花之一。屬名 Phalaenopsis為希臘文 phalaina ( 蛾 ) 和 opsis ( 相似 ) 的組成, 形容其優美似蝴蝶的花朵。
科學分類學上,屬於:植物界(Plantae)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s)-百合綱(Liliopsida)-天門冬目(Asparagales)蘭科-(Orchidaceae)-樹蘭亞科(Epidendroideae)-萬代蘭族(Vandeae)-指甲蘭亞族(Aeridinae)-蝴蝶蘭屬(Phalaenopsis)。
1753 年,瑞典分類學家林奈( Carl von Linné,1707~1778)創立二名法,在其著作《Species Plantarum》(植物種誌),將所有的著生性蘭花都歸入樹蘭屬(Epidendrum)。林奈捨棄原本的 Angraecum album majus 一名,重新命名為 Epidendrum amabile。種小名「amabile」為「可愛的」,形容這種蘭花具有十分討人喜歡的可愛花朵。1814 年,「印度植物學之父」英國植物學家威廉‧羅克斯堡(William Roxburgh,1751~1815)推翻林奈的看法,將它併入蕙蘭屬 (Cymbidium)中--但實際上蝴蝶蘭為不具假球莖構造的單莖性植物,與蕙蘭差異頗大。
1825 年,爪哇茂物( Buitenzorg,當時的爪哇首都)皇家植物園園長--德國植物學家卡爾‧布盧姆(Carl Ludwig Blume, 1796~1862),在爪哇當地原住民的帶領下,來到位於爪哇中部的努薩安邦島(Noesa Kembangan) 上,尋找傳說中的美麗蘭花,經過了一番的尋找之後來,在溪的對岸,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約有20多隻的白色蝴蝶,蟄伏不動地停在一棵大樹上,涉溪靠近一看,才發現原來不是一群蝴蝶,而是一朵朵美麗令人眩目的蘭花。
布盧姆興奮地將他發現的蘭花送回植物園中。經過研究和比對之後,布盧姆認為這棵蘭花,就是林奈所發表的 Epidendrum amabile。同時,布盧姆認為林奈的處理並不洽當,因此將這棵蘭花重新命名為 Phalaenopsis amabilis,發表於1825年出版的 《Bijdragen Tot de Flora van nederlandsch Indie》,正式宣告有了一個新的獨立屬--Phalaenopsis 蝴蝶蘭屬,並指定Phalaenopsis amabilis為本屬的指定模式種。
科學分類學上,屬於:植物界(Plantae)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s)-百合綱(Liliopsida)-天門冬目(Asparagales)蘭科-(Orchidaceae)-樹蘭亞科(Epidendroideae)-萬代蘭族(Vandeae)-指甲蘭亞族(Aeridinae)-蝴蝶蘭屬(Phalaenopsis)。
蝴蝶蘭屬的成立
在1750 年所出版的《Herbarium Amboinese Vol. 6》(安汶植物標本誌‧卷六)中,作者德裔荷蘭籍植物學家格奧爾格·艾伯赫·郎弗安斯(Georg Eberhard Rumphius,1627-1702),紀錄了一種美麗的蘭花,並稱呼它為「Angraecum album majus」(意為:白色月亮的著生蘭花),這是最早對白蝴蝶蘭(Phalaenopsis amabilis)的稱呼。1753 年,瑞典分類學家林奈( Carl von Linné,1707~1778)創立二名法,在其著作《Species Plantarum》(植物種誌),將所有的著生性蘭花都歸入樹蘭屬(Epidendrum)。林奈捨棄原本的 Angraecum album majus 一名,重新命名為 Epidendrum amabile。種小名「amabile」為「可愛的」,形容這種蘭花具有十分討人喜歡的可愛花朵。1814 年,「印度植物學之父」英國植物學家威廉‧羅克斯堡(William Roxburgh,1751~1815)推翻林奈的看法,將它併入蕙蘭屬 (Cymbidium)中--但實際上蝴蝶蘭為不具假球莖構造的單莖性植物,與蕙蘭差異頗大。
![]() |
Carl Ludwig von Blume |
布盧姆興奮地將他發現的蘭花送回植物園中。經過研究和比對之後,布盧姆認為這棵蘭花,就是林奈所發表的 Epidendrum amabile。同時,布盧姆認為林奈的處理並不洽當,因此將這棵蘭花重新命名為 Phalaenopsis amabilis,發表於1825年出版的 《Bijdragen Tot de Flora van nederlandsch Indie》,正式宣告有了一個新的獨立屬--Phalaenopsis 蝴蝶蘭屬,並指定Phalaenopsis amabilis為本屬的指定模式種。
蝴蝶蘭的外觀型態
- 型態:多年生的單莖行著生草本。
- 莖:莖很短,由多枚基生且交互生長的葉鞘包被而不易見。
- 根:長扁或圓柱形的肉質根從莖的基部或下部的節抽出。
- 葉:葉片扁平,橢圓形、長圓狀披針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通常較寬,基部略收狹,具關節和抱莖的鞘,花期宿存或掉落。
- 花:花序側生於莖的基部,直立或斜出,分枝或無,具少數至多花﹔花苞片小,短於子房和花梗﹔花小至大,美麗,花期長,展開﹔萼片近等大,離生;花瓣通常近似萼片而較寬闊,基部收狹或具爪﹔唇瓣基部具爪,貼生於蕊柱足末端,無關節,三裂﹔側裂片直立,平行﹔中裂片厚,伸展;唇盤在二側之間或在中裂片基部常有肉突或附屬物;蕊柱長,中部常收狹,通常具翅,基部具蕊柱足﹔蕊喙狹長,二裂﹔藥床淺,藥帽半球形﹔花粉團2或4個,蠟質,近球形;黏盤柄近匙形,上部擴大,向基部收狹﹔黏盤片狀,比黏盤柄的基部寬。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