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laenopsis thailandica 暹羅蝴蝶蘭
儘管暹羅蝴蝶蘭早已是廣為栽培、玩賞的迷你原種蝴蝶蘭之一,但直到2009年才被正式命名。
原產於泰國,有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被誤認為是囊唇蝴蝶蘭(Phalaenopsis gibbosa ),直到2009年才由德國的奧拉夫·雷納·格魯斯(Olaf Rainer Gruss,1948~)及余爾根.羅次力斯伯格(Jürgen Roethlisberger)二位植物學者,根據採集紀錄及重新比對標本之後,確認這是一個從未被發表過的新種,並根據產地賦予一個全新的名字--暹羅蝴蝶蘭(Phalaenopsis thailandica )。
植株很小,高度不超過5公分,單葉長度只有3~8公分,通常只具有2~6枚葉片。冬季時,會因為寒冷或水分不足而落葉進入休眠,直至春天回暖才會甦醒。花期為春-夏初,總狀花序,通常著花2~6朵,強健的植株可以著花10朵以上。花徑約1.5~2公分,白色,唇瓣三裂,側裂片直立,帶有黃色斑點;中裂片具有一個可動的關節,具有4根向外伸出的絲狀物,前端擴大為心型,左右各有一個醒目的黃色斑點,十分可愛.。花期約2~4週。略帶有淡淡的香味。
喜歡溫暖、空氣濕度高、略具遮蔭的環境,通常採板植,十分容易栽培。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