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laenopsis × leucorrhoda 白玫蝴蝶蘭


玫蝴蝶蘭是台灣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與席勒蝴蝶蘭(Phalaenopsis schilleriana)的天然雜交種,種小名由拉丁文的「leuco」(白色的)及「rhodo」(玫瑰色)二個字所組成,用來形容界於二親本白色與粉紅色間的典雅花色。

地理分布十分狹隘,只零星地分布於呂宋島南部地區,與席勒蝴蝶蘭混生。由於白玫蝴蝶蘭的葉片同樣具有美麗的銀白色虎斑紋,因此在未開花時並不容易區分二者。

野生的白玫蝴蝶蘭非常珍貴、稀有。最主要的原因是其親本雙方的產地並沒有重疊,甚至距離好幾百公里--台灣蝴蝶蘭產於菲律賓呂宋島的北部,但席勒蝴蝶蘭則分佈在呂宋島南部地區的阿爾拜(Albay)、內湖(Laguna)、奎松(Quezon)、黎剎(Rizal) 和 索索貢(Sorsogon)等地區,以及維薩亞群島(Visaya)北方的馬林杜克(Marinduque)島和比利蘭(Biliran)島。

在大自然中,蝴蝶蘭要藉由蟲媒完成自然授粉的機會相當低:這可能與唇瓣-黏盤間的高度距離、黏盤脫落需要足夠外力、蝴蝶蘭唇瓣無明顯蜜線構造,以及絕大部分的蝴蝶蘭並無香味等因素所致。同時,蝴蝶蘭的種子非常的原始,不具有胚乳及成熟的胚,自然發芽率極低,數十萬種子確實只有極少數能發育成一株完整的蘭花。

過去,有些偶爾可見到部分文獻將菲律賓蝴蝶蘭(Phalaenopsis phillippinensis)與白玫蝴蝶蘭視作同ㄧ種。因此,以前偶爾會看見一些不肖的蘭花商人,將菲律賓蝴蝶蘭充作白玫蝴蝶蘭在販售,以賺取更多的利潤。所幸,這種情況已隨著人工繁殖的進步而逐漸消失。實際上,二者完全是二個不同種的蝴蝶蘭。儘管,白玫蝴蝶蘭在唇瓣基部及側裂片有少許的淡黃色,但卻不似菲律賓蝴蝶蘭具有整片鮮黃色的唇瓣側裂片,同時,二者的唇瓣中裂片形狀也完全不同。

在產地方面,菲律賓蝴蝶蘭則分佈於呂宋島的東北方,這二種蝴蝶蘭的地理分布並沒有重疊,相距約400公里左右,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