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laenopsis × intermedia 紅唇蝴蝶蘭


紅唇蝴蝶蘭是台灣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與姬蝴蝶蘭 ( Phalaenopsis euqestris ) 的天然雜交種。



野生者目前僅知產於菲律賓的雷伊泰島,她的花朵兼具親本雙方的優點,同時也是所有自然產生的蝴蝶蘭中,唯一白花紅唇者,故以此特徵命名之。

19世紀時,英國皇室非常喜愛栽培、收集各種蘭花,以稀少、艷麗、特殊的蘭花作為身分及地位的表徵,貴族們利用高額的獎金,吸引了不少人冒險採集前往世界各地採集蘭花,1850 年,在一批採自菲律賓的台灣蝴蝶蘭中,意外發現一株與眾不同的蝴蝶蘭--她的葉片長橢圓形,葉背紅色;花梗呈直立,略彎曲為弓狀,花梗顏色為褐紫色,花序總狀排列,花花朵較小,約3公分,白色且具有粉紅色的唇瓣,唇瓣側裂片直立,楔形;中裂片呈卵圓形,先端分裂為二捲鬚狀。

當時,被認為這是一個新品種,或者是白蝴蝶蘭(Phalaenopsis amabilis)與姬蝴蝶蘭的天然雜交種,或台灣蝴蝶蘭與姬蝴蝶蘭的天然雜交種。後來,英國維奇父子公司的蘭花育種家--約漢·薩登先生(John Seden,1840~1921)透過人工雜交的實驗結果,證明紅唇蝴蝶蘭是台灣蝴蝶蘭與姬蝴蝶蘭的天然雜交種,並由英國植物學家約翰·林德利(John Lindley,1799~1862)教授於1852年命名為Phalaenopsis × intermedia。種小名是中型的意思,意指花形花色表現介於二個親本之間。1886 年,英國維奇父子公司透過將人工雜交的方式,大量培育紅唇蝴蝶蘭。

紅脣蝴蝶蘭的花色多變化,主要為白色至粉紅色,或白色花瓣上具有淡粉紅色至深粉紅色的直線細斑,唇瓣色彩變化多端,深受親本--姬蝴蝶蘭的影響。由於姬蝴蝶蘭的花色豐富,也使得人工培育紅唇蝴蝶蘭有著更多的驚喜。包括:粉紅色花、白花黃唇、白花紫唇、白花橘唇、白花白唇...等。1861年時,法國蘭花商人--波特(Porte)將一株花朵較大,唇瓣濃艷如紅寶石的紅脣蝴蝶蘭攜至英國,並於1912年時,在英國皇家園藝展上,被授予「羅斯柴爾德親王獎」(Lond Rothschild)的殊榮。當時這株紅唇蝴蝶蘭共抽出三支分岔的花梗,同時開放達185朵花,其中最大的一枝花梗上著花84朵,優秀的表現使她成為人工雜交白花紅唇系蝴蝶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親本。

栽培比照一般蝴蝶蘭栽培,花期主要在春~秋季,偶爾在冬季開花,花期可達三週至一個多月,在花期過後後,保留花梗,通常可萌蘗生出高芽,可等高芽生長穩定後摘下另外栽培,或是保留在母株上一起栽培,對母株的健康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值得一提的是,通常保留與母株一起栽培的高芽,在花期也是會長出花梗開花,栽培得當的紅唇蝴蝶蘭,可以利用此一特性,欣賞到上百朵的花朵,十分壯觀。 

Phalaenopsis x intermedia 黃色唇瓣表現
phalaenopsis intermedia var diezii 三唇瓣表現
Phalaenopsis x intermedia 粉紅色花表現
Phalaenopsis x intermedia 橘紅色唇瓣表現
Phalaenopsis x intermedia 白色唇瓣表現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