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tilla formosana 台灣白芨

7月 21, 2015 , 0 篇回應


三月線柱蘭、四月賞綬草,到了五月,便是欣賞白芨盛開的時候。白芨是蘭科植物中的小家族,約有6種。台灣分佈有台灣白芨(Bletilla formosana)一種。

過去,曾有學者將產於蘭嶼島南部、花色全白者,發表作紅頭白芨(Bletilla striata var. kotoensis)及蘭嶼白芨(Bletilla formosana fma. kotoensis)。不過,目前大多視為台灣白芨的種內變化罷了!

廣泛分布於台灣各地,從平地到海拔高度3000公尺的高山,性喜陽光充沛、土壤潮濕環,在道路旁、山坡地、草叢地、郊區山地陡峭的山壁上,都可以見到她的芳蹤。幸運一點,可以見到她與同花期的台灣百合爭妍鬥艷。筆者與台灣白芨的首次浪漫相遇,便是念書時後在宿舍頂樓的積水處。除了台灣,也分布至中國西南部至西北部、西藏南部,日本、琉球等地。

地生蘭,植株高度20~60公分,具有角錐狀的塊狀莖。葉片4~7片,披針狀線形,紙質,具有縱摺,經常被誤認為是某種芒草。春末-夏初開花,以5~6月間為盛花期。花梗頂生,高度可達60公分。花序總狀,疏生3~8 朵花,由下向上依次開放,每次只開放1~2朵花。花瓣與萼片相似,略帶淡淡的粉紅色暈,花徑約2~3公分,十分高雅清麗。冬季時,地上部的莖葉枯萎,假球莖宿存土壤中休眠過冬。

除了藥用外,不妨挑選個素雅的淺盆,以富含腐植質的黏性土壤(如田土)為植料,種上幾塊塊狀莖及少許青苔,便是一個優雅的小品盆栽。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