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ybas himalaicus 喜馬拉雅盔蘭





最早,由英國植物學家金喬治(George King,1840-1909)及羅伯特·彭特林(Robert Pantling,1856-1910)於1896年命名,種小名意為「喜瑪拉雅產的」。1923年,德國植物學家魯道夫·施萊希特(Rudolf Schlechter,1872~1925)將其移轉至盔蘭屬(Corybas)。

這種可愛的小蘭花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印度阿薩姆邦、中國雲南和台灣中部南投杉林溪,海拔高度2000-3000公尺左右的山區。通常生長在潮濕的垂直岩石,苔蘚層土坡,半日照等地。

植物體具有球狀塊莖。春末和初夏(7月),在會從土裡甦醒,冒出心型葉子並開花,花期通常晚辛氏盔蘭(Corybas sinii)1-2週。葉片心形,無梗,凹的,先端銳尖到具細尖,具有白色中肋。唇瓣白色,明顯的4-5個平行的紫紅色線紋,喉處有一細微隆起物。開花後便休眠,想要見到她還得靠運氣呢!

台灣最早由蘭學家林維明先生,於2004年11月在中部南投杉林溪,海拔高度約1750公尺發現,並和辛氏盔蘭混生。後來(2007),由台灣植物學家林讚標、林維明及新生代植物學家許天銓於《TAIWANIA》期刊中,發表「臺灣新發現的野生蘭(二)」一文,正式描述並命名為杉林溪盔蘭(Corybas shanlinshiensis)。後來(2009),林讚標和林維明經查閱《高黎貢山原生蘭科植物》圖鑑(2009年出版,由中國植物學家由金效華、趙曉東及施曉春等人共同編撰)中,發現圖鑑所載產於雲南的大理盔蘭(Corybas taliensis,1951),和20007年所描述命名的杉林溪盔蘭的外觀十分相似。經查閱大理盔蘭的原始文獻,仔細比對後確認二種為同一物種,只是雲南產者花朵略小。同年(2009)12月,二位學者在《TAIWANIA》期刊中發表「臺灣新發現的野生蘭(三)」一文,將杉林溪盔蘭重新訂正為大理盔蘭的同物異名。

2006年7月,新生代植物學者鐘詩文及許天銓在南投杉林溪地區,海拔高度約1900公尺處區,採集到一種盔蘭屬植物,經比對確認為喜馬拉雅盔蘭(Corybas himalaicus,1923),並在2008年3月發行的《臺灣林業科學》期刊中,發表「臺灣新紀錄蘭科植物—喜馬拉雅盔蘭」 一文。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