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pogium aphyllum 無葉上鬚蘭


上鬚蘭是蘭科中的一個小屬,紀錄最早的一種是無葉上鬚蘭(Epipogium aphyllum),在十八世紀中期就被歐洲的植物學者發現,並納入植物分類文獻。

這種小型的蘭花分布很廣,幾乎跨足整個歐亞大陸之溫帶,由歐洲到西伯利亞及日本都有記錄,其間還在喜馬拉雅山區與中國西南部出現,可說是本屬之北方種群。另一種廣泛分布的泛亞上鬚蘭(Epipogium roseum)則是南方種群,由熱帶非州經印度半島、喜馬拉雅山低海拔、中南半島到馬來西亞及澳洲都普遍可見,而且北上傳播到日本南部,日本學者前川文夫認為本屬的原型是沿著古赤道分布的泛亞上鬚蘭,無葉上鬚蘭則是後來分化的溫帶種。

這兩種植物雖然跨越不同大陸,但並非在野外隨時可見,所以採集記錄不多,其形態觀察也不完整,早期之分類地位不確定,時有爭議,尤其是泛亞上鬚蘭出現在蘭花眾多的東南亞,被不少研究蘭科的學者發表為新種,並曾置於Galera、Limodorum、Ceratopsis等屬之下。目前這群植物之親緣關係仍不太清楚,但作為蘭科之一個獨特的屬已獲共識,屬名採用Epipogium,並以較早發現之無葉上鬚蘭為本屬模式種(type species),拉丁文屬名為「上方有鬍鬚」之意,意指模式種之唇瓣位於花之上方,唇瓣上帶有一些鬚狀之附屬突起。

德國植物學者施萊希特( Schlechter)於1919年整理亞洲東部之野生蘭,曾舉出上鬚蘭屬有8種植物,但因泛亞上鬚蘭之分布極廣,形態變異也很大,所以有好幾個地區學者發表的新種都是同一種植物,直到1961年還有日本學者發表新種Epipogium dentilabellum,後來日本的津山尚(1967年)詳細比較相關學名之模式標本,認定與泛亞上鬚蘭是同一種,計合併了七個學名,包括在台灣發表的高士佛上鬚蘭(Galera kusukusensis)與羅氏上鬚蘭(Galera rolfei)兩種。目前本屬在亞洲東部除了泛亞上鬚蘭與無葉上鬚蘭以外,還有日本上鬚蘭(Epipogium japonicum),這三種植物在台灣都已先後發現。

無葉上鬚蘭與其他兩種上鬚蘭之最大差別是花沒有轉位,唇瓣與管狀的距都位於花之上側,而且唇瓣具有三裂片,表面有三排短鬚狀的突起(上鬚蘭名稱之由來)。全株高約20cm,花軸白色而微帶淡褐暈,直徑3-4mm,上部具少數花(5朵以下);花柄下垂,萼片與花瓣展開,淡黃色而帶有紫褐色斑紋,狹長披針形,長12-13mm;唇瓣基部之距為黃白色而略帶紫紋,長約6mm,唇瓣上部則有三裂片,白色而帶有紫點,長約12mm;蕊柱連頂上之花藥高約7mm;花藥黃色,花粉塊卵形,先端尖,基部鈍而具有纖細之柄。

【上鬚蘭種的鑑定檢索表】

A1. 唇瓣位於花之上側,三裂…................…….……………………….………..無葉上鬚蘭
A2. 唇瓣位於花之下側,不具裂片
 B1. 花呈下垂姿,白色,偶帶有淡紅暈或小斑點;距較唇瓣為短,向後伸,先端圓鈍
   …..............................… ……………………………………………………泛亞上鬚蘭
 B2. 花向側方橫展,黃褐色並綴有暗紫紋與短條斑;距約與唇辦等長,向前彎曲,先
   端尖銳…..........................….………………………………………………日本上鬚蘭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