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eana major 大飛鴨蘭

9月 01, 2020 , , 0 篇回應


大飛鴨蘭(Caleana major)是一種小型地生蘭花,分布在澳大利亞東部及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島(Tasmania),棲生於稀疏的桉樹林中、潮濕的荒地灌木叢和草地上。有時生長在岩石斜坡或礫石土壤上或道路邊緣。通常和野兔蘭(Leporella)、錘蘭(Drakaea)和喙蘭(Pyrorchis)等小型地生蘭花混生。

這些年,網路和社交媒體上流傳著很多長相怪萌的植物照片,大飛鴨蘭(Caleana major)就是其中之一,儼然一副網紅模樣。不過,在自然棲地環境中,大飛鴨蘭其實是一種特別不起眼的植物,通常只有一片葉子和一朵或幾朵毫不起眼的花。

在1810年9月出版的《Prodromus Florae Novae Hollandiae et Insulae Van Diemen》(紐西蘭暨塔斯馬尼亞島植物群初探)中,十九世紀英國植物學家羅伯特布朗(Robert Brown,1773-1858)首次正式描述飛鴨蘭(Caleana)屬。標本採自雪梨港(Port Jackson)的本訥隆(Bennelong)。屬名為紀念活躍於澳大利亞的英國植物學家喬治·卡利(George Caley,1770-1829)。

過去,飛鴨蘭和另一種型態相似、分布地理重疊的小鴨蘭(Paracaleana)的關係一直存在分歧。1989年,澳洲植物學家馬克·阿爾文·克萊門茨(Mark Alwin Clements,1949)指出,二屬間沒有充分或重要證據來支持區分二者;2014年,克萊門茨(M.A. Clements)和另一名澳洲植物學家約瑟夫米勒(Joseph T Miller)透過分子研究表明飛鴨蘭(Caleana)和小鴨蘭(Paracaleana)同類的一群蘭花,主張將二者合併。

小型地生蘭花。具匍匐的根狀莖,地下具深紅色的橢圓形塊莖。當溫暖的春風吹拂大地,大飛鴨蘭自冬眠中甦醒,疏展生長一片1-4公分長的葉片,葉片細長狹窄呈線狀或卵狀,縱向對折並帶有紫色的斑紋。隨後不久,自莖基會抽生出一支被毛的花莖,頂端帶一朵至數朵不起眼的小花。

大飛鴨蘭的花期是9月到翌年1月,也就是澳大利亞的夏季。大飛鴨蘭和先前出場過的蜂蘭(Ophrys)一樣,透過假交配的策略,吸引當地的一種葉蜂幫助傳粉。和蜂蘭相比,飛鴨蘭的陷阱顯得暴力許多。大飛鴨蘭狀似「鴨頭」的唇瓣上具有分泌費洛蒙(pheromone)的腺體,讓雄性葉峰「性致勃勃」。當雄性葉蜂停落在唇瓣上企圖交配時,唇瓣基部會因為其重量而迅速向下彎折,受騙的雄性葉蜂會砸向蕊柱,被砸得暈頭轉向的雄性葉蜂背上便會沾黏上黃色的花粉塊。當雄性葉蜂拜訪下一朵花,再次上當受騙時,便會將花粉塊傳給另一朵花的柱頭。換句話說,每一朵飛鴨蘭成功授粉的背後,都有一隻可憐的雄性葉蜂,至少被砸揍了二次。

葉蜂被揍的瞬間,後背上黃色的物質即花粉塊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