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laenopsis sanderiana 桑德蝴蝶蘭


十九世紀時,歐洲貴族們競相追求各種珍貴稀有的野生蘭花,來炫耀自己的身分及地位,無不高價買下或以高額獎金,聘請蘭花獵人前往世界各地的蠻荒地區,尋找更稀有、珍貴的新品種蘭花。

當時,菲律賓傳出有一種稀有、珍貴的紅色的蝴蝶蘭的消息,這個消息讓有「蘭花大王」之稱的英國桑德蘭花公司創辦人--植物學家及蘭花育種家:亨利·弗雷德里克·康拉德·桑德公爵(Henry Frederick Conrad Sander,1904~1997)的注意與高度興趣。桑德公爵清楚,如果能獲得傳說中的紅色蝴蝶蘭,勢必將讓他的蘭花產業邁向高峰。於是,他聘請當時著名的德國(也有人說他是瑞士人或荷蘭人)蘭花獵人卡爾‧羅比(Carl Roebelin,1855~1927),前往菲律賓尋找傳說中的紅色蝴蝶蘭。

卡爾‧羅比來到了菲律賓後,在當地請了一個嚮導,帶領前往菲律賓各地尋找傳說中的紅色蝴蝶蘭。菲律賓是個有大大小小共7,107 座島嶼所組成的國家,羅比一行人僅靠著一隻小舢舨前往、穿梭各島嶼之間尋找傳說中的紅色蝴蝶蘭,一路上也並不平靜,遭遇到了颱風、野生猛獸,以及菲律賓原始部落的武力威脅。

後來,終於在菲律賓南方的岷答那峨島上,找到了傳說中的紅色蝴蝶蘭,以及另一種珍貴的紅色萬代蘭--桑德萬代蘭 ( Vanda sanderiana )。不幸的是,岷答那峨島上當地的原住民,對羅比一行人並不友善,差點因此而喪生,同行的一群人中只有卡爾羅比及一名中國人順利脫險,脫困回到英國向老闆交差,結束了這趟驚險的菲律賓遠征之旅。

不過傳說中的紅色蝴蝶蘭,卻讓桑德公爵感到非常失望--1882年,傳說中的紅色蝴蝶蘭在英國首次開花,才發現原來是粉紅色的,而非預期的鮮紅色。桑德公爵在其著作《Orchids Guide》中推論表示,桑德蝴蝶蘭是台灣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與席勒蝴蝶蘭(Phalaenopsis schilleriana)二者的天然雜交種。但經各育種家將此二親本反復進行人工雜交育種實驗,迄今仍無法證明桑德公爵的推論是正確的。此外,在野外,也已經發現了台灣蝴蝶蘭與席勒蝴蝶蘭二者的天然雜交種--白玫蝴蝶蘭(Phalaenopsis × leucorrhoda)。  

桑德蝴蝶蘭的白色變體,其花朵與台灣蝴蝶蘭極為相似,不容易被區分。一般我們可以觀察植株型態:桑德蝴蝶蘭的葉片為卵圓型-橢圓形,葉先端圓鈍,通常帶有紅色素;台灣蝴蝶蘭的葉片為長披針型,葉先端收狹,綠色或於基部帶有極少的紅色素。花朵部分,桑德蝴蝶蘭的唇瓣中裂片基部的瘤狀體左右各有二個犄角,外低內高,內側先端下凹呈V字型。台灣蝴蝶蘭唇瓣中裂片基部的瘤狀體左右二犄角則內低外高,細心觀察即可區別二者。


Phalaenopsis sanderiana 白花變體
桑德蝴蝶蘭的唇瓣中裂片基部瘤狀體左右的二犄角為外低內高

台灣蝴蝶蘭唇瓣中裂片基部的瘤狀體左右二犄角為內低外高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