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laenopsis malipoensis 麻栗坡蝴蝶蘭





麻栗坡蝴蝶蘭(Phalaenopsis malipoensis)主要分布於雲南東南部的文山麻栗坡地區,以及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地區,生長在海拔高度600~1300公尺的天然雜木林的林緣或疏林。

2005年,中國蘭花保育委員會主任劉仲健教授帶領了一群,由清華大學、華南大學、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在雲南進行植物資源調查,在雲南南部文山的麻栗坡地區所發現的一個新種蝴蝶蘭,並發表於2005年《雲南植物研究學報》01期。後來也陸續發現了洛布蝴蝶蘭(Phalaenopsis lobbii)、囊唇蝴蝶蘭(Phalaenopsis gibbosa)等二種同屬於派瑞許蝴蝶蘭節(Section Pariahianae )的蝴蝶蘭。

麻栗坡蝴蝶蘭的體型很小,外型與洛布蝴蝶蘭(Phalaenopsis lobbii)有些相似,未開花時,二者容易混淆。根部十分發達,為壓扁狀。通常具有3~5片葉,葉片為圓形至長橢圓形,葉長3~7公分,葉先端收尖或圓鈍,通常一側歪斜,葉表面略帶有些微的銀灰色光澤。冬季時,因寒冷及缺水會落葉進入休眠。

花期為春末-夏初,花梗側生於莖的基部,長度約8~15公分,稀疏著生3~4朵的白色小花。花很小,約1.5~2公分。花白色,有時微染淡黃,花瓣略小於萼片。唇瓣白色,基部具有一個可動的關節,中裂片為卵圓狀心臟型,左右各具有一個牙形或半圓形的黃色-橘褐色的斑塊。

栽培以板植為主,喜歡空氣濕度高、明亮但不直射的中光環境。儘管冬天時會落葉進入休眠,可以潮濕的水苔保護根部,避免過度乾燥缺水而死亡。休眠是植物為了適應環境惡劣而啟發的保護機制,休眠期越久則越衰弱,甚至可能因此一覺不醒。因此,如果能避免進入休眠,保持葉片常綠,才有機會將植株培養健壯,更大的體型及開出更繁茂的花朵。

麻栗坡蝴蝶蘭的花朵近攝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