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icea cuninghami 細花軟葉蘭
細花軟葉蘭屬(Didicea)是1896年發表的蘭科小屬,本屬僅2種。指定模式種為細花軟葉蘭(Didicea cuninghami),模式標本採自喜馬拉雅山脈東部的錫金。
從100多年來的採集史來看,它是喜馬拉雅山區相當稀有的植物。本屬另外一種是的日本細花軟葉蘭(D. japonica),也相當稀有,為名列日本植物紅皮書的保護物種。由此可知,細花軟葉蘭是一種少為人知及研究的物種,以至於在蘭花親緣系統學中還曾經被歸於未確定屬。1971年,日本蘭花學者前川文夫認為它應該歸併於蠅蘭屬(Tipularia),並推測細花軟葉蘭是蠅蘭屬的輻射花的變異形式,它的唇瓣簡化類似側花瓣,而讓它看起來與蠅蘭屬有所不同。
細花軟葉蘭是植物地理學中典型的喜馬拉雅–台灣–日本跳躍分佈的例子,這一地區的植物豐富而獨特,一直受到植物學家關切,台灣位於中間地帶,是研究此區植物親緣關係不能忽視的地方。在台灣,這類植物都生長在高山地區,例如喜馬拉雅盔蘭(Corybas himalaicus)、印度山蘭(Oreorchis indica)、齒陵草及細花軟葉蘭等,極可能在當時從大陸遷移過來,冰河退卻後留存於台灣高山地區。
台灣最早的採集記錄,可追溯至1940年由日本人福山伯明,採集地點在南湖圈谷至基立亭間。福山伯明是一名非常優秀的蘭花分類學家,發表了上百個的台灣野生蘭新種,一生都貢獻給了台灣野生蘭研究。
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年代,在台灣的他是如何正確無誤的將它鑑定成細花軟葉蘭屬?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當時戰事吃緊,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福山伯明僅在標本台紙上寫著Didiciea neglecta這裸名,讓這標本靜靜躺在標本館中數十年,無人識得。
最早的圖像記錄出現在台灣大學應紹舜教授所著的《台灣蘭科圖鑑》。但是他將其誤鑑為南湖蠅蘭(Tipularia odorata);1994年,台灣大學蘇鴻傑教授於羊頭山南側的鐵杉林內發現它,但花芽剛萌發,在缺少花部下,蘇教授也將其誤鑑為南湖蠅蘭,直至1996年蘇鴻傑收到一份標本,才揭露了它的真正身分。
這份標本是終年在合歡山觀察植物的林信雄所寄的,採自合歡山東側山坡鐵杉林內。蘇鴻傑仔細研究這份標本,發現它的假球莖、葉和花梗無一不像南湖蠅蘭,然而花較小,唇瓣沒有裂瓣,基部的距很短,與南湖蠅蘭的三裂唇瓣及長距有所不同,而將它鑑定成細花軟葉蘭,並於2002年正式撰文發表為台灣的新記錄蘭科植物,並且在文中仔細分析了它的分類問題,由唇瓣與花粉塊特徵,依蘭學專家德雷斯勒(Robert L. Dressler)的蘭科分類系統,將細花軟葉蘭屬置入樹蘭亞科的軟葉蘭族(又稱沼蘭族),而非原先提議的布袋蘭族。
0 意見:
如果您發現文章中的任何錯誤,或者補充內容或分享相關資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蘭花/寫作/關於蘭花的植物學,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您討論或聊天!